底部信息

Copyright © 2020 山东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联盟 All Right Reserved      鲁ICP备11017647号-1  
电话:13335195097   网址:www.sdjnhbcylm.com  
技术支持:朴及云科技

微信公众号

×

基于碳中和的“长期主义”

【摘要】:
杰里米·里夫金在《零碳社会》一书中预测:“碳泡沫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经济泡沫,化石能源文明终结,新生态文明时代到来,世界政治和经济秩序将发生巨变。”这种巨变是任何个体都无法逃避的。 当前还处在碳中和路径探索的初级阶段,企业的状态各异。国家发改委在最近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就指出,有的行业没有扎实做好结构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而是寄希望于某种技术一劳永逸解决问题;有的机构蹭热度、追热点...

        杰里米·里夫金在《零碳社会》一书中预测:“碳泡沫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经济泡沫,化石能源文明终结,新生态文明时代到来,世界政治和经济秩序将发生巨变。”这种巨变是任何个体都无法逃避的。

        当前还处在碳中和路径探索的初级阶段,企业的状态各异。国家发改委在最近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就指出,有的行业没有扎实做好结构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而是寄希望于某种技术一劳永逸解决问题;有的机构蹭热度、追热点,热衷于打标签、发牌子。更多的企业表现出了迷茫,认为在能源结构、供电结构没有改变的情况下,企业无论如何都无法实现碳中和。

        企业当下的表现可以理解,从目标导向来说,碳中和是对集体的要求,未必需要每个个体都实现各自的“碳中和”,然而更要看到的是,每个个体都必须付诸力所能及的努力。目前,对于企业来说,碳中和不只是将来时,不仅仅是远期的约束,就在当下,它“压力”已然从资本市场和产业链上传导了过来。

        目前全球多家金融机构已经作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倡议和承诺,港交所等出台了对于上市企业碳信息披露的相关要求。事实上,国务院在《“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中就曾要求建立温室气体排放信息披露制度,定期公布我国低碳发展目标实现及政策行动进展情况,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数据信息发布平台,研究建立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公报制度。

        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市场将投资分为气候友好型投资和非气候友好型投资,二者享有不同政策和待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就提出探索气候投融资试点,支持金融机构开展气候投融资业务;支持在气候投融资中通过多种形式有效拉动和撬动社会资本,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与外资进入气候投融资领域;支持符合条件的气候友好型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

        在产业链上,这种影响更为直接。以沃尔玛领衔的世界500强纷纷要求供应商必须完成碳足迹认证,否则将拿不到这些跨国巨头的订单。

        化碳中和的挑战为机遇,需要技术革新更需要理念革新,需要变“被动”为“主动”,更需要“长期主义”。

        节能技术和工艺的研发以及企业数字化转型,都是推动减排降碳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节能降碳技术往往会产生直接的效益,而数字化能帮助各行各业在全生命周期及整个生态价值链中实现系统性的效率提升,推动循环经济,节约能源和资源。然而无论哪种手段,都需要企业站在长远角度进行投资、进行变革,而不是只算眼下的账。